最近有很多家長咨詢小習:“我到底該為孩子選擇什么樣的初中,讀民辦還是讀公辦呢?”
今天,小習特意請教了習思堂教育小升初教研組的同事,總結出關于小升初擇校的“四大原則”,希望能為2019小升初家長提供參考,選擇學校時能更有目的性。
現在培養一個小孩,撇開家長的時間、體力和精神成本不說,光是付出的經濟成本就非常的嚇人。
拿小升初擇校來說:選擇民辦初中學費支出多,平均一年學費3萬多,家里經濟負擔較大;公辦初中作為國家九年義務教育,相對而言,投入的經濟成本低。
我們很多家長是工薪階級,家庭經濟條件有限。如果為了孩子把大量金錢花在學費上,從而影響家庭的生活質量,那就沒必要了。建議家長為孩子擇校時應根據家里的經濟能力量力而行,理性選擇,沒必要非民校不上。
小升初擇校,不少家長貪圖學校的名氣,舍近求遠,一味追逐名校。不少家長跨區選擇學校,對于孩子來說,小升初的確是進了名校,可是也意味著三年的初中生活每天要與上課鈴聲賽跑。
如果家長居住地附近有一些資質不錯的初中,則未必要舍近求遠,要知道每天多睡一點,對處于身體發育階段的孩子而言很珍貴。選擇離家近些的學校,孩子每天的學習時間和交通安全有一定的保障,學習負擔也相對輕一些。
執意跨區選擇學校的家長,我們建議為孩子選擇住校。一段時間接送孩子回家一次。
名校雖好,大家也要考慮孩子接受能力,最好的學校未必適合每個孩子,不同的孩子肯定適合不同風格的學校。
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、性格特點、興趣愛好都有很大的差異,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才是最好的,選擇合適與否,直接關系到能不能發揮孩子的優勢、讓他們的特長得到充分關注和培養。
另一個建議是,家長在擇校前,最好帶孩子感受一下校園,了解校風學風,關注學校的教學理念,尊重孩子的意愿。
“進入好初中才能考上好高中,才能考上好大學?!边@是不少家長為孩子選擇小升初名校的理由。對此,小編認為,家長們在擇校時要考慮長遠原則,要看清長期發展和眼前的發展,分清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,別得不償失,對孩子有個全方面的了解才是明智的。
擇校前,一方面要考慮孩子未來的學習方向,選擇能幫助孩子發展目標方向的學校,例如外語教學強的學校有利于出國,競賽獲獎成績優異的有利于尖子培養。
另一方面,要考慮到三年后的中考,孩子所讀的初中是否有助于考上目標高中,比如順德區高中的指標生只分配給順德區的初中,如果是跨區讀初中則意味著放棄本區指標生的名額。
選擇什么樣的初中,在一定程度上,其實已經在幫孩子選擇將來要走的路。家長們不得不慎重!
考慮到家長自身能力有限,在擇校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不盡人意的問題??偨Y經驗,小習建議家長擇校前不妨這樣做:一問、二看、三研究。
“問”:就是咨詢,咨詢的面要廣泛,切不可偏信或者盲從。
建議詢問以下幾種人,可多聽一下他們的意見:
1. 孩子現任的所有老師
2. 你所熟悉的或曾經教過你孩子的老師
3. 現在就讀不同學校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
“看”:就是看學校的環境,眼看為實耳聽為虛。帶著孩子在眾多的學校中考察一遍,往往結果比聽來的更實在。
建議考察以下內容:
1. 看學校的整體狀況,學生的精神面貌
2. 看學校的科學布局,硬件措施,以及是否有可持續性發展趨勢
3. 看學校的衣食住行是否適應自己孩子的需要
4. 看學校的老師的衣著談吐,是否具備優秀的教師素養
“研究”:就是研究學校的條件是否符合要求,可參照上面的四大原則進行判斷。
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:
1. 你培養孩子的目的是什么?有什么規劃?
2. 尊重孩子的意見和需求,不要忽視孩子的想法
3. 學校的教學成果怎么樣?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是否做到位?
綜合以上幾點,先結合孩子成績現在所處的位置和提升的空間,再了解各校的大致層次劃分。
同時,確定1~2所保底學校(很有把握入讀的),1~2所目標學校(爭取考上的)。建議對幾所學校進行排序,在出現需要選擇的情況下,也方便做出取舍。